心慌最常见的一种病因-——室性早搏 

心慌是每个人这一辈子一定会出现的一种症状。它可以是一种生理状态,也可以是病理状态。比如学生遇到期末考试时会心慌,小伙子遇到梦中情人会心慌,这些都是一种相对正常的生理反应,心跳加速引起的心慌;然而当一个人在正常学习、工作、休息时莫名的出现心慌,而且此刻心跳没有加快,那大概率是发生早搏,并且以室性早搏最为常见。此时如果你会搭自己的脉搏,那一定是有规律的跳几跳,再抢拍子提前跳一下,如此反复出现。(见图一)

图一 室性早搏节奏示意图

什么是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学名“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 PVC),全称室性过早搏动,简称室早,指起源于心室的异位兴奋灶激动产生了心室的提前收缩,可偶发或频发,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想真正理解这个定义,我们首先需要明白心脏正常的解剖结构以及工作原理。人类心脏就像一个小别墅,有四个房间,两房两室,分为两层楼,分别就是楼上的左右心房,以及楼下的左右心室。而心脏每时每刻周而复始永不停息的工作,它的跳动是很有规律的,按照一个相对固定的节奏均匀的节拍,每分钟跳60-100次。那是因为心脏这个房子里面有一套完整的电路系统—心脏传导系统。首先它有一个高度自律的司令部—窦房结,心脏均匀节拍的电流指令从它开始,这个电流指令会按照顺序传给二楼心房,再从一个心房心室之间的信号中转站逗留片刻,最后转达给底楼心室,直到心室的每一个角落心肌,就这样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心脏信号传递,也就是心脏收缩。此刻如果按照原本正常节拍司令部的信号还没有下来,而心室自身的异位兴奋灶提前激动,这就发生了室性早搏。(见图二)

图二 心脏电路传导系统及室早兴奋灶示意图

室性早搏有多常见?

室性早搏在普通人群的发病率为2%-5%,动态心电图检测出室早高达40%-75%,健康人群及心脏病患者均可有室早发作。随年龄的增长室早发病率增加,年龄<11岁的儿童发病率<1%,而>75岁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达69%。多数患者室早在白天神经兴奋时增多,少部分在夜间休息时增多。

室性早搏有哪些原因?

室早可见于正常人群,常见诱因包括熬夜、过度紧张、劳累,饮用过量烟酒、浓茶、咖啡等。室早也可见于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等。药物作用也可产生室早,如洋地黄中毒、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化疗药物的心肌毒性反应等,特别在肾功能不全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容易发生。此外血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可引起。

室性早搏有哪些危害?

首先,室早会引起不适的临床症状。该症状个体差异较大,患者的症状及症状的轻重与室早发作的数量并不一致,主要取决于个体的耐受性。多数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部分患者偶发室早也可出现明显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心悸、胸闷、气短、乏力、活动量下降,患者可觉心脏有停跳感、落空感、晃动感,自摸脉搏有“漏跳”,可伴咳嗽。

其次,室早患者存在“室早诱导性心肌病”的风险。每次室早心脏都是相对不充分地收缩泵血,因为心脏过早的激动,而还没充分的舒张和充血。为此如果早搏的数量越多对心脏和全身的影响越大。一般情况下,我们把室早数量>全天总心率10%-20%定义为大量室早,如24小时心脏总心跳数为10万次,有超过1万次以上的室早,此时即使患者原本心脏结构功能正常,随着时间的延长,出现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风险显著增加,临床上称为“室早诱导性心肌病”。

再次,室早发生在部分特殊患者身上增加猝死风险。室早易发生在合并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身上,此时室早叠加严重心脏基础疾病可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多形性室速或室颤,导致猝死,常见室早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合并结构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肌病,心脏离子通道病、短联律间期室早、室早呈多种形态、复杂室早等。

最后,仍需申明一点,大多数室早见于健康人群,去除诱因如改善生活习惯室早多可自行消失。

有哪些检查可协助诊断室性早搏?

1.心电图

心电图检查是明确诊断室早最快捷的方法,简单、经济、无创。患者在心悸等症状发作时完成心电图检查,可帮助诊断是否存在室早以及室早起源的心室部位,指导射频消融手术的方案。必须强调心慌发作时,如果等心慌结束后去左心电图检查,其意义将大大减小,甚至没有意义。(见图三)

图三 心电图诊断室性早搏示意图

2.动态心电图

又称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是指患者通过携带动态心电图机器记录一天当中心电图活动的变化,可实时捕捉并记录患者心律失常时的波形,对判断病情提供很大帮助。动态心电图可评估室早的数量、室早发作的时间特点及其机制、与症状的相关性及室早是否起源于相同部位等重要信息。可协助指导用药选择、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等。

3.心脏彩超

心脏彩超是一种无创安全的超声检查方法,可以有效测量心脏的大小、评估心脏的功能,帮助室早病因以及危害的判断。所以这是明确室早诊断后必须要完善的一项检查。

4.心脏磁共振

心脏磁共振是一项相对比较高级的二线检查项目。心脏磁共振可为患者提供更为精细的心脏影像信息,清晰度优于心脏彩超,对病因复杂的室早患者能提供额外的诊断和预后信息。

5.运动试验

运动试验是一项非必须检查。也叫平板运动试验,患者在类似跑步机的机器上运动,同时记录心电图变化,判断室早是否与运动相关,指导临床诊疗。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存在心脏基础疾病医生认为不适宜的患者不宜进行此项检查。

室早的治疗方案有哪些?

室早的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及家属需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和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担心。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无或仅有轻微症状的室早患者,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仅需安慰,打消顾虑,做好心理疏导,改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食,控制体重,保持充足的睡眠,不熬夜,情绪稳定,勿过度疲劳,勿大喜大悲。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患者,需心血管专科医生进一步评估有无猝死风险,可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同时需对患者基础心脏病和其他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1、一般治疗

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且症状轻微的室早患者,建议健康教育,改善生活习惯;对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室早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基础疾病;。

2、药物治疗

对于无心脏基础疾病、症状轻微的室早患者,健康教育后症状仍无改善的,可根据室早的机制选择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于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室早患者,重点是治疗基础心血管疾病,以及而非盲目治疗早搏。常用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阻滞剂、普罗帕酮、莫雷西嗪、美西律等。

3、手术治疗--心脏射频消融术

心脏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成熟的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具体操作为将电极导管经股静脉或股动脉途径送入心室,通过电生理检查明确室早发作的病灶位置,消融导管头端可释放射频热能,引起局部病灶区心肌坏死,终止室早的发作。(见图四)

心脏射频消融术具有微创、成功率高、患者耐受性好、无需全麻、安全性高等优点,对于疑似室早引起的心肌病及心衰患者推荐射频消融治疗,通过根治室早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对于症状明显、频发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室早,以及无症状但出于特殊要求(如妊娠、就业等)的患者,经过医患沟通后也可考虑射频消融。室早消融的成功率与室早的起源位置密切相关,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早最常见,消融成功率高达90-95%。

图四 室性早搏射频消融的示意图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心内科 陈庆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