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熊芳雨6月28日报道:赵无极被称为全球身价最高的华人艺术家,也被誉为“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6月29日起,久事美术馆将迎来年度大展“律之绘音:赵无极的画意与诗心”,集中展示了百余件赵无极的珍贵版画及瓷器,并精选翻译了60余首配图诗文。

如今,这位法籍华裔艺术家赵无极的作品在全球 150 余家博物馆、美术馆被收藏,他的艺术成就和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创新精神,也反映了他对中西方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融合。

赵无极与亨利米修相遇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特色贯穿于画家赵无极的创作。赵无极自小识字时就开始读诗画画,与中外诗人心意相通,这使得他的作品能自然地与文字中的意象共鸣。展览中,展出了赵无极与诗人的合作,通过阅读世界重要文学家如亨利·米修、勒内·夏尔等人的文字,观众得以重新理解赵无极作品中的意象和隐喻,在艺术与文学交织的感染力中,探索视觉艺术与文学诗歌之间绵密而深刻的互文关系。

1948年2月,赵无极启程赴法国留学,他与吴冠中、朱德群同为林风眠门下的高材生,也被后人并称为“留法三剑客”,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展览的开篇之作选取了《亨利·米修读赵无极的八幅石版画》中的第七幅,讲述了赵无极与著名诗人亨利·米修的交往故事。

1948年4月,初到巴黎的赵无极还没有合适的工作室创作油画,他选择到德·乔伯版画工作室学习版画制作。作为中国艺术家,赵无极极具创造力地在油墨中掺入大量水分,制作出颇具水墨韵味的石版画。出版商罗伯·葛代注意到了赵无极的独特创造,并将他的8幅石版画带给了法国诗人亨利·米修。

当时的亨利·米修,已经是声名显赫的诗人了。米修看了赵无极的版画,认为很有意思,第二天就配了8首诗。这部诗画集,以《解读赵无极的八幅版画》为题,由葛代出版,打响了赵无极在巴黎的名声。赵无极也因为米修的推荐,进入法国主流艺术圈,并由此与亨利·米修相识相知,成为一生的挚友。

画家与诗人,从此结下了终生不渝的友谊。从这时起,赵无极的画便经常与诗为伴。每当出版商建议他为诗集画插图,或者有诗人想跟他合作,他总是欣然接受。由他作画的诗集中不乏当代文学大师的杰作,比如法国作家、文化部长安德列·马尔罗的《西方的诱惑》,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勒内·夏尔的《花园中的伙伴》,圣-琼·佩斯的《诗作》,阿蒂尔·兰波的《灵光集》,美国意象派代表诗人艾兹拉·庞德的《比萨诗章》……

适合慢慢读的展览

步入展厅,展陈空间以“打开的书”为设计理念,使得不同板块的墙面颜色与书封呼应。策展人马楠表示,赵无极的版画以前大家在不同场合可能也有领略,但像这样把赵无极与诗人、文学家的合作,把他的画与文学家的诗并列集中展出,在全亚洲还是第一次。久事美术馆的每一个展览空间,都像一本打开的书,让大家静下心来,细细阅读。而每一个展区墙上的颜色,都来自于赵无极书封面的底色。

在展览中段还特意开了一扇能看见东方明珠的窗户,让室内的观读漫行与窗外朦胧景观连通。同时在长廊展厅的结尾处,还规划出观众休息阅读的公教区域,将赵无极生平文献以及诸位文学家的介绍制作成便于观众轻松取阅的卡片,就如书页间的笔记和标签。馆方希望每一位前来观展的观众能在这里驻足、阅读、交流与思考,使展厅成为一个不断生长和溢出的空间。

作为久事美术馆2024年度大展及“中法文化之春—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别呈现”项目,此次“律之绘音:赵无极的画意与诗心”展览,不仅是对赵无极艺术成就的精彩呈现,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交流与艺术碰撞。策展人马楠说,享誉世界的华人艺术大师赵无极,作为中法友谊的化身,以其深厚的艺术底蕴和独特的诗意内涵,跨越了东西方的文化界限,成为中法艺术交流的桥梁。希望借助此次展览举办之契机,以艺术为媒,激发市民观众对艺术与文学的热爱与追求的同时,感受中法文化的不同魅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